close




名為母親系列的人生劇場,敘述著兩代關係的母親。


我看到的艾草,是生在台灣的兩代母親。


有得是血液上的相同,卻有著時代上的不同。


每個人也許都在叛逆的時候,用語言用肢體試圖讓至親了解兩代的大不同。


但是,在長成後,你不得不承認最像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故事大剛::吳艾草58歲,生長於保守排外的閩南村落,年輕時為了跟大她二十歲的外省 籍 老師談戀愛,不顧她單親母親的反對,嫁去台北。38歲時丈夫過逝,獨立撫養一女一兒長大。好不容易把孩子拉大了,堅苦的日子過去了,退休後享享清福,每天練練八段錦,讀讀英文。每隔些日子去照顧照顧鄉下唯利是圖的母親楊乖。


艾草受不了母親的價值觀,常常意圖教育母親楊乖,她認為自己獨立堅強,讓兒女受良好教育,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滿意又自傲。直到發現一向乖巧孝順的兒子是同志,才藝縱橫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帶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艾草長年建立的價值觀,被迫瓦解。她發現兒女跟她並不處於同一個世界,她孤獨、無助、憤怒。


保守的艾草一方面面對孩子的率性選擇,一方面又得忍受母親和弟媳的冷嘲熱諷,確實難熬,但是事情都發生了,不能閃躲,就只好面對,就算心不甘情不願,逆來順受找出路,似乎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艾草的選擇、爆發與認命,構成了《艾草》最有戲路的人生衝突。


 



 


像母親的期許,艾草她失望的說 『你們怎麼不做些讓人稱讚的事呀』


 


她無法面對的真是兩個小傢伙闖的禍嗎?


還是無法証明母親當年的反對是錯的。


 


為了証明自己的長大了,所有的決定的擔當的起。我們是否也常常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上打轉。賭的是一口氣,賭的是一種莫名的尊嚴。看到的這時,我很想回答劇中的母親,『我也想呀!可是天不從我願呀』。就如同,艾草希望能替她光宗耀祖的女兒留學回來後,就可証明當年自己的決定沒錯一樣,但下一代的人生己經大大不如自己的想像了。


 


兩代之間永遠必須透過艱難的溝通來取得諒解,正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可是,我們何嘗是以傷害對方為出發點的。劇中安排了女兒夜裡寫下的懺悔字條,真令我熱淚盈眶。


 



 


傳統的價值觀,判斷了成與敗的標準。艾草的失望,可想而知。兒女的另外一面,艾草能否了解呢?倘若他看到了,兒子為她而猶豫自己的感情,女兒積極努力的工作,為了不托累母親,為了讓母親能在親戚面前長臉。


 


她是否也能釋懷,承認兒女不是不成功,而是努力後的成就僅止於此。能安份守已的為社會盡一份心,是否也是成功的表現呀!


 


艾草也表現出了,台灣從傳統的專制威權時代的一綱一本教育理念與現階段的一綱多本理念上之不同。強調生命不該以教科書為準,大家遵循標準答案,不能變動,亦不能挑戰,隨著一綱多本的新概念,人生應該是多元選項,開放人生,才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


 


成功的標準不會祗有一個,在於我們願不願意給別人的創意人生一點贊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i阿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